|
GB/T50861-20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
附录A 路基、围护结构工程
A.7 其他规定
A.7.1 土石方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沟槽、基坑的划分为:底宽≤7m且底长>3倍底宽为沟槽;超出上述范围则为基坑;
2 带支撑挖土(石)方适用于有竖直围护结构且带内支撑的土(石)方开挖;
3 一般土(石)方适用于设计室外地坪以上的挖土(石)、道路路堑挖土(石)或山坡切王(石);
4 暗挖土(石)方不计算超挖工程量和设计图示未明确的预留变形工程量,包含在工作内容中;
5 项目特征中的“土壤分类”“岩石分类”应按表A.7.1-1、表A.7.1-2确定;
6 挖土(石)方体积应按挖掘前的天然密实体积计算;
7 挖土(石)方不计算设计图示未明确的工作面和放坡增加的工程量,包含在工作内容中;
8 管道土(石)方挖填项目适用于管道、光(电)缆沟,包括人(手)孔、接口坑、连接井、检查井等;
9 余方弃置包括施工现场至指定弃置点的土石方装卸、运输,且应满足国家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建筑垃圾消纳和处置的要求。
表A.7.1-1 土壤分类表
土分类 | 土的名称 | 一、二类土 | 粉土、砂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粉质黏土、弱中盐渍土、软土(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软塑红黏土、冲填土 | 三类土 | 黏土、碎石土(圆砾、角砾)混合土、可塑红黏土、硬塑红黏土、强盐渍土、素填土、压实填土 | 四类土 | 碎石土(卵石、碎石、漂石、块石)、坚硬红黏土、超盐渍土、杂填土 | 表A.7.1-2 岩石分类表
岩石分类 | | 代表性岩石 | 软质岩 | 极软岩 |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强风化的软岩
3.各种半成岩
| 软质岩 | 软岩 |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中等(弱)风化~强风化的较坚硬岩
3.中等(弱)风化的较软岩
4.未风化的泥岩、泥质页岩、绿泥石片岩、绢云母片岩等
| 软质岩 | 较软岩 |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中等(弱)风化的较坚硬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砂质泥岩、泥灰岩、泥质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等
| 硬质岩 | 较坚硬岩 | 1.中等(弱)风化的坚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石灰岩、钙质砂岩、粗晶大理岩等
| 硬质岩 | 坚硬岩 |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硅质板岩、石英岩、硅质胶结的砾岩、石英砂岩、硅质石灰岩等 | A.7.2 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长”应包括桩尖(若有);空桩长度=孔深一桩长,孔深为自然地面或图示钻孔标高至设计桩底的深度;
2 预压地基的“预压方式”可描述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堆载与真空联合预压等;设计设置排水竖井的,在项目特征描述中应明确竖井种类、断面尺寸、排列方式、间距和深度等;
3 高压喷射注浆桩喷射方式包括旋喷、摆喷、定喷、双高压旋喷(RJP)、全方位高压旋喷(MJS)等;桩方位有垂直、水平、倾斜;
4 水泥土搅拌桩工艺要求包括单轴搅拌、双轴搅拌、三轴搅拌等;
5 树根桩桩方位包括垂直、斜桩网状型。
A.7.3 基坑与边坡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土钉置入方法包括钻孔置入、打入或射入等。
2 基坑与边坡支护项目的工作内容中,不包括检测、变形观测或其同类工作。
3 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喷射混凝土的钢筋网制作、安装,按本标准附录B.6钢筋的相关项目编码列项。基坑与边坡支护的排桩、型钢桩、钢管桩按本标准附录B.1桩基的相关项目编码列项。砖、石挡土墙、护坡按本标准附录B.5砌筑的相关项目编码列项。混凝土挡土墙按本标准附录B.2现浇混凝土构件的相关项目编码列项。
4 地下连续墙成槽方式包括液压抓斗成槽、铣槽机(双轮铣)成槽等。
5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工艺要求包括单轴搅拌、双轴搅拌、三轴搅拌、渠式切割(TRD)、铣削深搅等。
6 项目特征中的“混凝土种类”可描述为预拌(商品)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清水混凝土、彩色混凝土、水下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耐酸混凝土、毛石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
7 临时路面铺盖系统用于盖挖法施工,采用定型的预制标准覆盖结构(型钢或钢桁架等)作为临时路面体系。
A.7.4 地层类别应按本标准表A.7.1-1和表A.7.12的规定,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