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地质学 geology 研究地球及其成因、构造和演化规律的科学,已发展为由多个相关的分支学科,如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地史学、工程地质学、经济地质学等组成的科学。 02 地质年代 geological age 地球和地壳地质历史的编年,即地球、地层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及年龄。 03 造岩元素 rock-forming element 地壳中分布最广、组成各类岩石的最主要元素。如氧、硅、铝、铁、钙、钠、钾、镁这八种元素占了地壳总重量的98.56%,是构成地壳各类岩石的主要成分。 04 地球化学 geochemistry 指研究地球各部分的化学组成及导致元素和核素在这些部分中分布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的学科。 05 矿物学 mineralogy 研究矿物的科学,发展到现代其研究内容实际上包括了四个主要方面:晶体化学、共生矿物学、描述矿物学和分类矿物学。 06 矿物 mineral 指具有特征化学成分,并能用化学式来表达的天然物质。 07 原生矿物 primary mineral 指在内生成岩和成矿条件下自岩浆熔体或热水溶液中结晶形成的矿物,如花岗岩中的石英、长石、云母,各种热液矿床中的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均属原生矿物。 08 次生矿物 secondary mineral 指原生矿物形成后经受化学变化而生成的新的矿物。如橄榄石经热液蚀变形成的蛇绸石和正长石风化时形成的高岭石,对原来的矿物而言均属次生矿物。 09 造岩矿物 rock-forming mineral 主要指组成岩石的矿物,大部分为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据在具体岩石中所占数量的 多寡又可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 10 金属矿物 metallic minerals.ore minerals 通常指具有明显金属性质(呈金属颜色,具金属或半金属光泽、不透明、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好),工业上一般能从中提取金属元素的矿物,如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 11 非金属矿物 non-metallic minerals 一般指不具金属性质(无色或浅色,透明,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等)的矿物。 12 硅酸盐矿物 silicate mineral 金属离子与各种硅酸根结合形成的矿物,在地壳上的各种岩石中分布极广,种类数量约占已知矿物总数的l/4,是火成岩、变质岩及许多沉积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构成地壳总重量的。75%左右。 13 黏土矿物 clay minerals 指一些具有层状构造的含水铝硅酸盐矿物。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 14 盐类矿物saline mineral 钾、钠、钙、镁的卤化物、硫酸盐、碳酸盐、重碳酸盐及少量的硼酸盐、硝酸盐等矿物的总称。 15 岩石学 petrology 研究岩石的成因、产状、结构和演化历史的学科。 16 岩石 rock 成分和结构上大致是稳定的矿物集合体,是岩石圈的主要组成部分。按成因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和混合岩。 17 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 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形态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的综合,又分为内力地质作用(由地内能引起)和外力地质作用(由地外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引起)。 18 岩浆作用 magmatism 指岩浆形成、发育、运动及固结形成火成岩的作用。 19 岩浆 magma 指生成火成岩的部分或全部熔融状态的炽热物质,形成于地球深部。 20 火成岩 igneous rock 指由熔融或部分熔融的物质(岩浆)固结形成的岩石,如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安山岩、流纹岩等,亦称岩浆岩(magmatite)。 21 岩基 batholith 指大规模的深成岩体,出露面积在lOOkm2以上,与上覆岩层常不整合,而且底界不清楚。 22 岩株 stock 一种火成侵入体,出露面积在lOOkm2以下,与围岩的关系一般不整合,除大小不同外,其它特征与岩基类似。 23 岩盖 laccolith 指一种侵入到沉积岩中并与其整合的火成侵入体,顶部呈穹形,而顶上的沉积岩呈拱形。 24 岩盆 lopolith 一种大型、整合并常呈层状的火成侵入体,由于下覆围岩下弯,故岩盆中部亦随之凹下如盆。 25 岩墙 dike 只横切围岩或叶理的板状侵入体。 26 超基性岩 ultrabasic rocks SiO2总量小45%的一类火成岩,如纯橄榄岩、辉石岩、金伯利岩等。特点是SiO2不饱和而Fe0、MgO成分较多,几乎全由铁镁矿物组成而不含石英。 27 纯橄榄岩 dunite;olivine rock 一种绝大部分(95%以上)由橄榄石组成的深成超基性岩,一般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 28 辉石岩 pyroxenite 一种主要由辉石组成,含少量橄榄石、尖晶石等矿物的深成超基性岩。 29 基性岩 basic rocks SiO2总量约为45%~53%的一类火成岩,如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等。特点是SiO2量虽比超基性岩高但仍不饱和,Fe、Mg含量减少而Ca含量增加,故岩石中含多量的基性斜长石,不含石英。 30 辉长岩 gabbro 主要由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组成的基性火成岩,不含或少含橄榄石和斜方辉石。 31 辉绿岩 diabase 主要指由基性斜长石和普通辉石组成的浅成基性岩,有时也用来称呼主要由斜长石、普通辉石和绿泥石组成的古老的基性火山岩。 32 玄武岩 basalt 成分上与辉长岩相当的喷出岩,主要由基性斜长石、单斜辉石组成,可含少量斜方辉石、橄榄石及角闪石。 33 中性岩 intermediate rocks SiO2总量为53%-63%的一类火成岩,如闪长岩、闪长玢岩等。特点是 SiO2量达到饱和或接近饱和,Fe、Mg、ca含量少于基性岩而K、Na氧化物的含量增加到5%~6%。故岩石中深色矿物减少而浅色矿物增加,可含少量石英。 34 闪长岩 diorite 主要由中性斜长石、普通角闪石、黑云母和少量辉石组成的中性深成岩。 35 闪长玢岩 diorite-porphyrite 一种基质为全晶质的喷出或脉状的普通角闪石玢岩,相当于闪长岩的脉岩。 36 酸性岩 acidic rocks SiO2总量为69%~75%的一类火成岩,如花岗岩、流纹岩等。特点是 SiO2量达到饱和,故矿物中出现大量石英;Fe、Mg、Ca含量进一步减少而K、Na氧化物的含量明显增加,故深色矿物少,浅色矿物可增加到90%。 37 花岗岩 granite 一种酸性深成侵入岩。 SiO2含量一般超过70%,色浅。主要矿物成分为酸性、碱性长石和石英;暗色矿物很少,多为黑云母,有时有角闪石。全晶质半自形粒状结构(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是地壳上分布最广的一类侵入岩。 38 流纹岩 liparite 指成分上与花岗岩近似的新的熔岩(喷出岩)相,通常含有石英和碱性长石,相当于石英斑岩。 39 碱性岩 alkaline rocks 钾钠氧化物含量大于SiO2含量的一类火成岩,如霞石正长岩和响岩等。其特点是碱质高而SiO2不饱和,故生成一些似长石矿物如霞石、白榴石、方钠石、黝方石等。矿物组成主要为钾长石、微斜长石、钠长石和霞石等,不含石英。 40 霞石正长岩 nepheline,syenite 主要由碱性长石及各种似长石(霞石为主)组成的碱性深成岩。 41 响岩 phonolite 是成分上与霞石正长岩相当的碱性喷出岩,因用锤子击打时发出特有的响声而得名。 42 沉积作用 sedimentation 指形成或堆积成层的沉积物的作用或过程。 43 沉积岩 sedimentary rocks 主要指由成层的松散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如各种砂岩、砾岩和石灰岩等。 44 凝灰岩 tuff 火山凝灰岩的简称,是直径小于2mm的火山碎屑岩石,主要由火山灰沉积形成。 45 碎屑岩 clastic rock 各种母岩受物理风化后产生的机械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的一大类沉积岩。碎屑颗粒按其大小可分为卵石(直径10~lOOmm)、砾石(直径2~lOmm)、砂(0.1~2mm)、粉砂(0.01~0.1mm)。 46 砾岩 conglomerate 颗粒直径大于2mm的圆形、次圆形砾石经胶结而形成的沉积岩。砾石的成分可为花岗岩、石灰岩、石英岩、硅质岩和各种变质岩等的碎屑,胶结物多为二氧化硅、碳酸盐、黏土和氧化铁等。 47 砂岩 sandstone 由砂质沉积物固结而成的一类碎屑岩。砂粒含量占50%以上,其余为胶结物或黏土杂基。 48 粉砂岩 siltstone 碎屑颗粒直径为O.1~0.01mm的粉砂经固结成岩后形成的碎屑沉积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黏土矿物和少量重矿物。 49 黏土岩 clay rock 主要由直径小于O.001mm的黏土矿物组成的一大类沉积岩。矿物成分较复杂,主要有黏土矿物,其次有一定数量的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及重矿物)和少量化学沉积物(铁、锰、铝的氧化物一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等)。 50 泥质灰岩 argillaceous limestone 含泥量占75%~50%的石灰岩。是化学和机械两种沉积作用的综合产物。 51 石灰岩 limestone 主要由方解石组成的碳酸盐类沉积岩,矿物组成中除方解石外尚见少量白云石、菱镁矿、石英、黏土矿物和硅质、铁质等。据成因可划分为生物沉积、化学沉积及次生3种,对应的名称为生物灰岩、化学灰岩和碎屑灰岩。 52 白云岩 dolomite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的碳酸盐类沉积岩,除主含白云石外尚可见少量方解石、黏土、石膏等,多在浅海及泻湖中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亦可由碳酸镁交代碳酸钙形成。 53 地层 stratum 指一定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一系列的层状岩石组合,具有一定的层序,相邻地层间或因岩石性质、所含化石、矿物组成等不同和出现沉积间断而被明显的层面分隔。 54 层理 bedding,1amination 岩石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沉积面。层理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所特有。沉积岩的基本地层单位叫岩层,数种岩层相互重叠在一起叫互层。它和节理、劈理等一起影响着爆破的效果。 55 片理 schistosity 是变质岩的一种构造特征,指岩石中的片状或椭圆状矿物按一定方向排列而导致岩石具有明显的片纹,爆破时岩石主要沿此方向破碎成块。 56 变质作用 metamorphism 指已固结的岩石因地质作用而转入深处时,为适应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的矿组成、化学成分及结构构造的调整叫变质作用。 57 变质岩 metamorphic rocks 指先成的岩石基本上在固态下因地壳深处的压力、温度、剪应力和化学环境的显著改变而引起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及结构构造的变更所生成的岩石。 58 板岩 slate 由泥质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经轻微变质形成的具板状构造的变质岩。由于变质基度低,故矿物的再结晶程度差而不易凭肉眼鉴别其矿物成分。 59 片岩 schist 由各种岩石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主要由云母、绿泥石、滑石、石墨及角闪石等片状或柱状矿物组成,尚可含石英、长石,以及石榴石、蓝晶石、十字石等变质矿物。 60 千枚岩 phyllite 由页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经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一种变质岩,主要由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等组成。片理面上呈丝绢光泽,细粒鳞片结构,常具褶皱构造。 61 片麻岩 gneiss 由酸性或中性喷出岩、浅成岩、长石砂岩和泥质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明显的片麻状构造的变质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及角闪石等矿物组成,有时尚含一些典型的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十字石、石墨等。 62 混合岩化作用 migmatization 指形成混合岩的地质作用。混合岩常由较活动的浅色组分经重熔、侧分泌、交代或贯人作用形成。 63 混合岩 migmatite;chorismite 外观上像复成岩,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因不同的物质所组成,实际上是变质岩经混合岩化改造后的产物。 64 交代作用 metasomatism 指矿物或岩石中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毛细溶解和沉积的作用,在该过程中化学成分部分或全部不同的新生矿物可生长在老的矿物集合体中。 65 风化作用 weathering 指地表的矿物、岩石在温度、水、空气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变化而形成松散物质的过程,又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66 岩溶作用 karstfication 在石灰岩、石膏或其它基岩分布区,以水的化学作用(溶解和沉淀)为主,并伴以机械作用(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而形成岩溶地貌或岩溶现象的作用。 67 岩溶基准面 karst base level 岩溶作用向地下所能达到的设想面,即易于接受岩溶化的岩层底面或非溶解岩层的顶面。 68 冰川作用 glaciation 一种以冰为主要动力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冰川物质的形成及其搬运和沉积的作用。理代冰川覆盖面积占陆地的lO%,在某些地质历史时期曾有更广泛的冰川作用及产物。 69 冰川沉积 glacial deposit 主要沉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高山冰川,流动到雪线以下便逐渐消融,将所运载的碎屑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冰碛物;另一种是冰川注人海(湖),所含物质随浮冰融化而沉积下来,形成冰川一海(湖)沉积物。 70 构造地质学 structural geology 是对岩石几何形态的研究,并通过研究确定岩石生成时获得的原生构造和后期变形所形成的次生构造来了解相关的地质事件。 71 地壳 crust 根据地震波速度、密度和组成划分出来的地球最外面的壳层。其下为莫霍不连续面,厚度(深度)平均为30km,主要由结晶岩组成。大陆地壳又以康拉德不连续面分出上面的硅铝层和下面的硅镁层;大洋地壳以广泛发育硅镁层为特点。它占有地球总容积的l%弱。 72 地质构造 geological structure 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地块和地层中产生的变形和位移形迹。地质构造按其成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73 构造 structure 节理、层理、片理、劈理、断层等的总称。在决定爆破效果的因素中,除钻孔布置、炸药种类和装药方法外,岩石总体的地质构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74 构造线 structural line 一切结构面在地面上出露的痕迹,即与地面的交线。在地质构造图上采用的构造线,一般有褶皱轴线及各种不同性质的断层线;成群的片理、劈理、节理等构造痕迹排列在地面上的方向和密度,有时也可用适当方式以构造线表示出来。 75 构造层 structural layer 地壳全部历史过程中,大陆地壳基本构造单元在大发展阶段的一定构造运动影响下形成的岩石总和。它反映该阶段构造运动影响的范围。各构造层之间常因明显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或假整合而分开,上下的构造格架有原则性的改变。 76 岩层产状 attitude of rock formation 岩层在地壳中展布的状态。通常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产状要素来确定。 77 变形 deformation 1)是岩石的弯曲、切断、剪切、挤压和拉伸等各种作用的通称,也是各种地球营力作用的结果。 2)当岩石受力后,其内部各点之间位置的改变导致其形状和体积变化的作用。岩石变形的基本方式有:压缩、拉伸、剪切、弯曲和扭转五种。变形的程度以应变来量度。 78 褶皱 fold 岩层经地质构造作用挤压后改变了原始产状,但未破坏其连续性而形成弯曲的或波状起伏的构造形态。它对炮孔排列、药室布置、爆破范围、爆落方量以及飞石距离和方向等有一定的影响。 79 背斜 anticline 地层中一种上凹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老地层组成。地层时代自核部向两翼由老到新排列。 80 向斜 syncline 地层中一种下凹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新地层组成。地层时代自核部向两翼由新到老 排列。 81 走向 strike 地层中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之一。其构造面或地质体的界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 线,而走向线两端的延伸方向,即为走向。 82 倾向 dip 地层中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之一。垂直于走向线,沿地质界面倾斜向下的方向所引的直线称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界面倾斜方向称为倾向。在数值上与走向相差90°。 83 倾角 angle0fdip 地层中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之一。即在垂直地质界面走向的横剖面上所测定的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二面角。也就是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这个倾角又称真倾角。 84 节理 joint 将岩体切割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岩块的裂隙系统。也是岩体中未发生位移的(包括实际的或潜在的)破裂面。 85 劈理 cleavage 在断裂构造中,除了节理以外还存在一些细微的易开裂的特殊构造,称为劈理。具有劈理的岩层,极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沿一组平行面开裂成薄片或大块。花岗岩的劈理十分明,有经验的石工能很好的利用它开采出条石。但爆破时,却很难利用好这些劈理。煤体中的劈理叫做煤理。 86 断裂 rupture,fracture 岩体的破碎现象。是由于应力作用下的机械破坏,使岩体丧失其连续性和完整性,不涉及其破碎部分是否发生位移。断裂包括裂隙、节理和断层等。 87 断层 fault 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的岩石发生显著的位移(可为上下、左右和倾斜方向的移动)或失去联系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形迹。 88 断层面 fault plane 即断层的破裂面,其两侧岩块的相对位置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描述,它可以是平直的、弯曲的和起伏不平的。断层面上、下方的岩块各称为上、下盘,而依岩块的位移形式可对断层进一步划分。 89 断层走向 fault strike 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 90 正断层normal fault 相对于下盘而言,上盘沿断层面向下方运动的断层。一般认为多数正断层是在重力作用和水平张力作用下形成的,故又称为重力断层。正断层断层面的倾角一般为45°-90°。 91 逆断层 reverse fault 又叫冲断层(thrust fault),相对于正断层而言,指上盘向上移动的断层类型。 92 水平断层 horizontal fault 指上下盘沿断层面发生左右移动的断层。 93 地表(面)冲断层 surface thrust 断面倾斜平缓的冲断层,它将断块推进到地表上而与地面相交形成的冲断层露头。 94 地震 earthquake 在内、外营力作用下缓慢集聚于地壳中的应力突然释放产生的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导致的地面震动。 95 震级 earthquake magnitude 衡量地震强度或据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划分的等级。 96 里氏震级 Richter scale 现采用的震级是由地震学家C.F.Richter 1935年拟定的,称“里克特震级”,是范围从1到10的一种对数标度,用以表示地震放出的总能量。在这种标度中每增加1,表示放出的能量增加32倍。 97 地震烈度 earthquake intensity 衡量地震对某特定居民区域或构造区域影响大小的标度,不仅取决于地震的强度、震级,也与震区和震源(震中)的距离及区域地质有关。 98 水文地质学 hydrogeology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动规律、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和其它水体间关系的科学。 99 水文地质测绘 hydrogeological mapping 对测区地下水露头、地表水体和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分析整理、 编制成图的工作。 100 水文地质钻探 hydrogeological drilling 应用钻探手段解决水文地质问题。水文地质钻孔除用于直接获取水文地质资料外,还用于水文地质试验和测井等工作。 101 地面水 surface water 也称地表水。指流过或存留在陆地表面上的水,如河流、湖泊、山泉、雨水地面径流等。 102 地下水 subsurface water 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形式存在于岩石圈中的水。包括地面以下和地表水体以下所有的水体。 103 含水层 aquifer 存储地下水并能够提供可开采水量的透水岩土层。 104 隔水层 aquiclude 虽有孔隙且能吸水,但导水速率不足以对井或泉提供明显水量的岩土层。 105 饱和带 zone of saturation 地面以下空间充满水的层带,饱和层带的顶部称为地下水面,饱和层带的水称为地下水。 106 通气带 zone0faeration 也称饱气带。岩石中的孔隙或裂隙等空间未被液态地下水饱和的地带,这里的孔隙中一部分充气,一部分是水。 107 地下河流 subterranean stream 在岩溶地区流经一洞穴或一组连通洞穴的地下水体。 108 地下水流 subsurface current 只存在于地下(不出现于地面)的水流。 109 单位吸水量 specific water absorption 压水试验中,在每米水柱压力下每米试段长度内岩体每分钟的吸水量数。以L/min·m·m表示。 110 工程地质学 engineering geology 应用地质学及其它相关科学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工程建筑中提出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111 边帮稳定性监测 slope stability monitoring 为判断边帮稳定性、研究边帮移动和滑动规律而进行的观测工作。 112 地质力学 geomechanics 力学和地质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即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学抖。研究地壳各部分构造形变的特征、分布、排列方式和发生、发展过程,以揭露构造形变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探讨地壳运动的方式、方向、起源和动力来源等问题。 113 岩石力学 rock mechanics 研究地下岩石的机械物理性质、破碎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它为设计合理的破岩工具、破碎方式及采取的技术参数提供必要的依据。 114 流变学 rheology 论述物流,特别是固体黏性一弹性一塑性流和非牛顿液体流的一门工程学。 115 水利动力学 hydrodynamics 研究流体运动及相邻流体边界的相互作用的学科,特别是研究不能压缩的非黏滞流体隋形。
|